2012年4月27日

買房子自住前要先考慮的十個忠告

值得細細思考的一件事。

http://readforjoy.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07.html

  要克服「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首先要克服過度自信,去懷疑自己的第一判斷,接受新的資訊去修正自己的判斷。其次要明瞭「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綜合各方面的建議,這樣才能使產生的「錨」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如果只接受一面之詞,正好反映出人們偏好肯定性意見這一弱點。要記住:忠言逆耳利於行!(《別當正常的傻瓜:避免正常人的錯誤,成為超凡的決策者How To Make Smart Decisions In Business And Life》,初版頁149)

  這個錨就是:每個人都應該買(或者擁有)一棟房子自己住。

  最近看到《上班族不買房,過富裕人生:10個忠告重新思考房子與人生的新關係》這本新書的介紹,作者是石川貴康,雖然寫的是日本的狀況,卻何嘗不是台灣每個想要買自用住宅的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到底該不該買房自住」確實是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然而,你在決定進行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消費時,是否經過充分思考呢?你是否認為「因為身邊的人都買了,應該就沒問題」,或者「房子會變成資產,總比把錢拿來付房租的好」?如果買了一個必須背負長期貸款,又無法創造收益,而且還可能變成錢坑的房子自住,到底有什麼風險?利用長期貸款買房自住,究竟有什麼風險呢?背負長達三十五年的貸款,對你來說安全嗎?

  作家王鼎鈞在《文學江湖(在台灣三十年來的人性鍛鍊)》「與特務共舞」提到了台灣房屋貸款本來最長八年,之後為何放寬為二、三十年的軼聞。

  我有個朋友在外商的金融機構高就,他利用高人一等的年收辦理長期貸款,買了一棟豪宅,但現在卻沒有自己的房子,經濟也陷入困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被資遣了。無論你的薪水有多高,公司有多穩定,未來的社會將會充滿類似的「風險」。

  忘記是去年還是今年的社會新聞,有一個父親拿女兒的身故保險金做為頭期款,買了房子,結果因為工作不穩定,貸款繳不出來,房子要被銀行查封拍賣。

  我還有另一個朋友,最近剛把房子賣了,改成租屋而居。他說因為養房子太花錢了,這句話乍聽很矛盾,因為根據房仲業者的說法,「現在只要用房租(貸款)就可以買房子了」,經濟應該會更寬裕才對。但事實並不然,因為在買房子的當下,任誰都沒有想到日後會出現額外的「花費」。其實只要在事前多了解或多想一下,應該就會發現這些隱形費用了。我不知道銀行建商、和房仲業者是不是故意不說,因為他們都沒有提醒我的朋友。

  如果有人免費送你壹戶帝寶,你會搬進去住?出租?供著?賣出去?

  帝寶每戶每個月要交的管理費最少兩萬多元。每年要交房屋稅、豪宅稅、地價稅……

  利用長期貸款買房自住,不僅是讓自己的經濟長時間暴露在「風險」中,而且還會出現一筆長期且固定的「支出」,但是,你卻連想都不想就決定買房子了。如果你說「這輩子一定要買房子」是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但無知是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因為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必須面臨破產的命運。

  買房自住,用《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 What The Rich Teach Their Kids About Money - That The Poor And Middle Class Do Not!》的說法,就是創造了一個負的現金流。

  此外,也有人說:「房子是資產,萬一有急用,賣掉就行了」。

  在我們父母那一代,這句話或許適用,但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根據國土交通省的統計,從2000年到目前為止,全國住宅用地的價格已經下跌三成,今後應該還會持續下跌。這麼一來,你將無法以買入時的價格賣出房子。況且,三成是個平均數,還有跌得更深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子還賣得出去嗎?而且,如果賣了房子會留下一筆房貸,你就算想賣也會不敢賣吧!

  美國現在也有不少人面臨房價比房貸低的狀況。

  我們的情況已經和上一代不一樣了。現在就算買了房子,將來你的經濟狀況會不會出問題呢?上一代的經濟成長到我們這一代已經結束了,所以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是不是真的應該買房自住?

  本書將提供相關資訊和其他可能的選項,好讓各位認真思考是否要買房自住。但本書的資訊和選項僅僅只是提供大家參考,正如書中所言,買房子或不動產都是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是自己的責任,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能怪罪他人,得自我承擔。這和不能把人生歸咎於他人,是同樣的道理。買房子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消費,影響深遠,如果說買房子的方式會影響你一生的幸福,我想一點也不為過。(《上班族不買房,過富裕人生:10個忠告重新思考房子與人生的新關係》作者序)

《上班族不買房,過富裕人生:10個忠告重新思考房子與人生的新關係》目錄:

第一章 醒醒吧!買屋自住一點也不划算

1.1 常常聽到買房子的理由是錯的?!
1.2「買屋自住比租屋划算」的說法其實陷阱重重
1.3「你的房子是你的」這種說法很有問題
1.4「房子是自己的,所以不花錢,可以放心生活」是騙人的
1.5老人可以租屋,領生活津貼者也可以
1.6「現在正是買的時候」?又不是神,憑什麼這麼說
1.7讓你負債的自用住宅不能算是財產
1.8馬上折舊的房屋設備,最佳狀態是你買下它的時候
1.9「無論如何還是要有自己的房子」的價值觀也很重要
1.10上班族買屋自住的「五大風險」

第二章 買房自住風險1:無法掌握未來

你能保證付房貸的35年都有工作嗎?
2.1.你能保證你的收入付得了三十五年的貸款嗎?
2.2.誰能保證你的公司和工作的壽命?
2.3.「自用住宅屬於你」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2.4.就算付清貸款,房子也不一定是你的

第三章 買房自住風險2:買了之後才發現的隱藏費用

建商故意不說、但買屋後還有這些費用
3.1.必須了解買屋時的「必要支出」
3.2.自用住宅也很花錢
3.3.不可小覷的公共修繕費和大樓管理費
3.4.大規模維修可能得增加公共修繕費
3.5.大樓管理費是住戶的恐懼
3.6.無論是公寓或透天厝,都必須繳交固定資產稅
3.7.原本由房東負擔的費用,現在你得自掏腰包

第四章 買房自住風險3:房子讓你喪失機會

有殼蝸牛等於行動不便的蝸牛
4.1.有房子就是「被房子綁住了」
4.2.一旦買了房子就不敢換工作
4.3.雖想回大學進修或留學,但貸款負擔沉重
4.4.無法投資自己將成為致命傷

第五章 買房自住風險4:失去增加收入的籌碼

沒心思思考增加收入的可能
5.1.行無餘力就無法投資
5.2.「你」只好為了房子拚命工作
5.3甚至連想辦法增加收入的時間都沒有
5.4.你的人生變成得靠別人

第六章 買房自住風險5:不及格的資金運用

體力變成你這輩子唯一的本錢
6.1.只能靠自己工作,身體就是你的本錢
6.2.自用住宅是一種不合格的投資商品
6.3.房貸摧毀「你」的「借款能力」
6.4.如果一定要把買房自住當做是投資,就這麼想吧
終場小結
你的人生是誰規劃的?

第七章 無殼所以更自由,不買房過樂活人生

7.1. 靠工作償還房貸,如同交出人生自主權
7.2. 混沌不明時代不背負「行李(風險)」
7.3. 不帶行李,靈活因應變化
7.4. 「房貸人生」之外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租房子也能有家的感覺

8.1. 開銷和風險都是房東的
8.2. 利用可自由搬遷的租屋方式掌握機會
8.3. 拒租老年人或是獨居女性並非事實
8.4. 將租屋處當做最後落腳處的新生活方式
8.5. 終身租屋的理想搬家模式

第九章 利用投資不動產,躲避住宅風險

9.1. 不為人知的投資選項
9.2. 可降低風險
9.3. 所有費用都可以報銷,還可扣除折舊費
9.4. 無論是要換工作、搬家或挑戰新工作都OK
9.5 可無限擴大的現金流複製品
9.6 利用借款能力提高槓桿,讓資金自己增值
9.7. 你也可以住在自己名下不動產中的頂樓
9.8. 最後再利用投資不動產產生的現金流,買自己的房子
9.9. 目標是將收入種類增加為「本業和不動產投資」

第10章 買房自住一定要考量生命週期

10.1. 如果考量生命週期,只有年輕時才適合住在都會區?!
10.2. 外縣市空屋量將逐漸增加,要買房就到這些地方買
10.3. 如果老家在外縣市,就繼承它
10.4. 輕鬆指數△:外縣市的自用住宅和都會區隨時可出售的小型住宅
10.5. 輕鬆指數○:外縣市的自用住宅和將大都市的不動產投資物件拿來自住
10.6. 輕鬆指數◎:選擇外縣市的自用住宅和大都市的租屋
10.7 輕鬆指數☆:在外縣市購買自用住宅,到大都市時住飯店